第294章 香江我来了_火红年代:隐居四合院当大佬
偷懒小说网 > 火红年代:隐居四合院当大佬 > 第294章 香江我来了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
第294章 香江我来了

  翌日。

  刘之野与郑朝阳告别了热心的陈阿发,两人决定尽快与郑朝山取得联系。

  这一宿,他二人是辗转难眠,居住在犹如大窝棚的木房子里,这里竟挤下了十几个大男人。

  房内,各种难闻的气味交织,有脚臭、汗臭,还有食物发霉的味道,令人作呕。

  这还不算,闷热加上此起彼伏的呼噜声,以及岭南地区个头特别大的蚊子,成群结队的,让刘之野这个在战场死尸堆里都能安然入眠的人,也难以入眠。

  他们艰难的熬到了第二天,早饭都不想搁这里吃了,于是匆匆离开。

  二人先是乘巴士来到了九龙区弥敦道,再打算搁这里找地吃上一顿早餐接着就去找郑朝山。

  弥敦道位于香江九龙地区,连接旺角与尖沙咀,附近有翠华餐厅,离庙街也非常近,是香江最著名的街道之一,全长约3.6公里。

  弥敦道一直是九龙闹市上一条主干街道,这条道路南至梳士巴利道,北接长沙湾道,经过佐敦及油麻地一带。

  由尖沙咀地区的疏利士马利道开始,贯通了官涌、油麻地、旺角而到远深水桋地区,夹道两边的屋宇,门牌编到一千多号(虚构)。

  这条路论长度、宽阔和繁华热闹,一向都在港九名列前茅。这条弥敦道,是英人在九龙半岛上辟建得最早的一条道路。

  当时和两广总督办理占据手续的,是港督赫科来斯罗便臣。

  英人占据香江之后,就在九龙开工修建这第一条主干道路,且就以他的名字命名,叫做罗便臣道。

  当时港岛半山区上,还没有今日的罗便臣道,就先有了这条九龙罗便臣道了。

  开辟于一百多年前的九龙罗便臣道,还是十分简陋而狭隘的道路;直到一九零四年,另来了一名叫弥敦的做港督。

  弥敦到来后,先是发行公债来筹钱修筑广九铁路,后又安装水表收取水费。

  还花耗人力物力去翻修扩展九龙罗便臣道,不但把路面放宽到当时属于创举的阔度,使人耳目一新。

  还不惜工本地在路的两旁,遍种上路树,使本来荒凉的旧路,顿改旧观。

  同时,他又把这条九龙罗便臣道,改名为弥敦道,之后一直沿用到了今天。

  如今,这里成为了亚洲地区出了名的一条商业化的购物街。琳琅满目满满都是各种大品牌的奢侈品工艺品,具有潮流趋势衍化出来的美女靓仔们都在街上形形色色,生动的体现了两个字“骚年”。

  刘之野俩人就走在这条,六十年代初的香江最繁华的街道上。

  看着这里的小店鳞次栉比、摩肩接踵,而且每间店内的货品都能让人挑到眼花花。

  繁华而拥挤的大街,两旁林立的高楼大厦,把街道挤成了狭窄的深谷,大商场、小店铺、银行、舞会、各式招牌上的霓虹灯齐放,把夜幕装扮成一個令人眩目的五彩世界。

  整条街上车水马龙,汇集成各种肤色的人流。融入其中,立即变成了无根无底无思维的浮萍,脚不沾地的一任熙来攘去。

  这里不同于国内的京城,这是另外一种世界的繁华。

  刘之野还好毕竟是经历过后世的盛世景象的,郑朝阳就不同了,他在国内虽然也见过大场面,曾经在当时号称远东第一大都市—沪上工作了将近十年时间。

  但是不得不说,如今的香江繁华程度已经超越了沪上,这一变化让郑朝阳感到惊讶不已。遥想过去的沪上繁华,如今已无法与香江相媲美,这不禁让人称奇。

  “嚯!之野,这里可真繁华啊!真让人羡慕。不知道咱们京城什么时候也能有这么繁华就好了。”

  刘之野笑了笑,说道:“会的,要相信我们的国家,我们一定会变得更好。”他这番话并非敷衍郑朝阳,因为几十年后,国内许多城市已经超越了香江的发展。

  事实上,后世国家的经济正在持续增长,不仅在城市,也在乡村,都在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。

  不过眼下的香江地区却是亚洲地区发展最快的地区之一。

  60年代的香江,经济开始正式起飞,商业活动日益活跃。

  制造业、房地产、金融等行业蓬勃发展,吸引了大量创业者。

  同时,港府的开放政策和英语普及也为香江的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。

  61年的时候,香江人均GDP就达到了400多美元,大陆地区直到94年,人均GDP才首次超过400美元,比香江晚了整整33年。

  也就是从这个时候开始,香江经济才正式开始腾飞。61年到91年的30年时间里,香江经济发展是非常快的,增长了63倍,人均GDP也超过1万美元,在当时达到了1.5万美元的水平。

  …………

  郑朝阳望着眼前的香江,无奈地道:“如此优越之地,何时我方才可收复回来!”

  刘之野“哼”了一声道:“老英现在就是一只纸老虎而已,咱们想收回,那是轻而易举的事儿,只不过是暂时不便收回,也有一些原因在的……”

  “留着它,对外也是一个沟通的窗口……”

  二人边走边说,沿途看着风景,随时注意路边门牌号的变化,觉得离目的地已经不远了。

  郑朝阳眼尖,他注意到前面不远处有一家热闹的早餐店,人来人往,熙熙攘攘。

  “之野,咱们先去添饱肚子吧,从昨天过来,我就没吃顿饱的。”

  二人步入这家店,眼前是一家做云吞面的馆子。他们耐心地排队,终于品尝到了一顿美味的早餐。

  “嗯!味道真不错,难怪这么多人排队。这种面条吃法还真是头一次见,面条与混沌……”吃了一碗还不够,郑朝阳又续了一碗。

  “老板,再给我们来一碗面。”

  云吞面就是一道传统的香江面食,以其鲜美的云吞和浓郁的汤料而闻名。

  云吞是就一种馅料丰富的小馄饨,通常包含虾肉、猪肉和蔬菜等。汤料通常是以鸡骨和鱼骨熬制而成,味道鲜美。

  “来喽,靓仔请慢用哦!”一位三十多岁的美貌妇人,端着两碗热气腾腾的面条,亲自送了过来。

  在见到刘之野的容颜时,她眼前为之一亮,不禁赞叹道:“哦呦!这小伙子真是个俊俏的人物呐!”

  刘之野对她客气地说了一句:“谢谢,这位大姐,劳驾您了!”

  老板娘眼神微微一动,微笑着问道:“哦呦!这位先生,听您口音是大陆过来的吧?”这几年香江大陆过来的人非常多,她对此已经见怪不怪了。

  刘之野与郑朝阳一对眼,然后笑着道:“是啊,我们家里遭了灾,过不下去了,只好刚过来投奔亲戚的。”

  闻言,老板娘轻声叹息道:“哎!听说这几年老家那边日子不太好过啊。”

  “哦,忘了介绍一下,我姓胡。来自沪上,抗战胜利后,就随着夫家来到这边生活了。”

  “二位先生,你们怎么称呼……”

  刘之野笑着说:“我叫刘二壮,这是我大哥刘大壮。”他手指了指了郑朝阳道。

  这是他们俩之前商量好的名字。

  一开始郑朝阳还不同意这么叫,他是想叫郑大壮、郑二壮来着。可惜,他猜拳输给了刘之野,不得已才这么叫的。

  胡大姐对刘之野二人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,即使在店里很忙碌的情况下,她也坐下来与他们闲聊起来。

  胡大姐眼睛盯着刘之野,是越看越喜欢,她寡居十来年了,早就忍受不了寂寞,渴望再找一个男人回来一起过日子。

  眼前的这位靓仔,无疑是老天赐给她的最佳人选。他老家遭了灾,身边只有一个哥哥,穿着打扮一看就不像是有钱人,而且还是偷渡过来的。

  胡大姐心里琢磨着:“要是让这兄弟俩在店里工作,时间长了,刘二壮还不就乖乖地……”

  于是,她语气诚恳地开口道:“两位兄弟,虽然港岛繁华,觅食无忧。然而,你们无身份终究不好办,一不小心便可能被遣返回去的。”

  “这么着,咱们相遇也是有缘,大姐心善,见不得你们遭难,想收留你们在店里工作。”

  “你们也感受到了我这小店的繁忙,生意兴隆到人手明显不足。”

  “如果两位兄弟不嫌弃的话,在小店暂时帮忙,或许能有个落脚之地。”

  “待日后有所起色,再谈未来也不迟。”

  “你们请放心,姐也不会亏待你们,待遇绝不比他们这些本地人少,你们看意下如何?”

  刘之野与郑朝阳闻言面面相觑,没想到就是吃了顿早饭,还被老板看中并招揽了。

  他俩要真的是逃难过来地,面对老板娘的收留肯定会喜出望外,这是件求之不得的好事。

  可惜的是他俩不是。

  郑朝阳感激地说:“哎呀!真是太感谢了,您可真是大好人!谢谢您的好意收留,不过我们得先去投奔亲戚。”

  “要是,我那亲戚也不方便收留我们,我们兄弟俩再回来打扰您成吗?”

  胡大姐听到郑朝阳拒绝后,心中略感不快。刘大壮拒绝她也就算了,毕竟也没看上他。但刘二壮不同,她对他心有不舍。

  不过,她转念又一想:“看这兄弟二人的穷酸样,他们的亲戚也好不到哪去。

  这么两个大男人到来,能招待得了?到时候还不得乖乖地回来投奔我。”

  想到这,她也不做过多纠缠,又兴致勃勃地跟刘之野二人聊起了其他的话题。

  她面带微笑,话语间流露出轻松自如的状态,让人感受到她的自信和魅力。

  刘之野和郑朝阳也乐得如此,在享受了美食之后,他们还从胡大姐那里获得了关于附近区域的详细信息。

  最后,刘之野抱着试试看的想法向她打听弥敦道1086号的地址。

  胡大姐还真知道此处,因为她们家饭店门牌就是1050号,相距不远就是1086号了。

  告辞了依依不舍的胡大姐,二人走出了店门后,郑朝阳回头看了一眼,仍然在目送他二人离去的胡大姐。

  他打趣道:“嘿,看来这位老板娘对伱有意思哦。要不等任务完成后,你就留下来吧,这可真是人财两得啊,下半辈子都不用发愁了。”

  刘之野轻笑一声,嘲讽道:“我看是你想吧,是不是觉得我嫂子年老珠黄了,想换个更年轻还有钱的啦?”

  郑朝阳怒道:“胡说,我家白玲年轻貌美的呢!”

  刘之野:“……”

  二人吵吵闹闹地很快找到了门牌号为1086的建筑物,发现这是一家小型旅馆。

  郑朝阳高兴地喊道:“嘿!找到了!”他正要往里走,却被刘之野一把拉住。

  只见刘之野隐蔽的向他使了一个眼色,郑朝阳见状心下一惊,他顺着刘之野的目光看去,发现在此处附近竟然有几个身份可疑的人蹲守。

  几个打扮乖张的人在看到刘之野二人出现后,他们便想走过来询问情况。

  刘之野向郑朝阳点点头,简洁地低声道:“我们走。”

  郑朝阳眨眨眼表示明白。

  二人若无其事地经过这些人,装作漫不经心。这些人对视一眼,见他们并无可疑之处,便又回到原位继续守候。

  等他们走到一处拐角处,觉得那些人不再注意他们后,随即就停了下来。

  郑朝阳才松了口气:“好险,差点坏了大事。”

  “之野,你说这些是什么人?”

  刘之野眼神微眯,道:“从打扮看,他们不像是专业的特工或军警,更像是一些混江湖的【矮骡子】。”

  “矮骡子?”

  “咝!他们在这干什么,难道他们也是蹲守我哥的?”郑朝阳疑惑地道。

  他哥可是“保密局”特工,那不应该有特务组织或者军警来监控蹲守他吗?

  怎么会是一些不上台面的“矮骡子”来监控郑朝山,这些人也太不专业了,这令郑朝阳有些疑惑不解。

  刘之野不加思索着说道:“我觉得这道很好理解,现在这里毕竟还是老英的地盘,他们怎么可能允许弯弯的人在此如此肆无忌惮地活动呢?”

  “再说,你可不要小瞧这些【矮骡子】,他们在香江的能量可不小。能轻松搞定一些别的势力不好出手的事,有些事找他们确实很方便。”

  郑朝阳点点头,他们大致了解了当前的香江社会状况。

  当前,香江黑帮林立,大大小小的黑帮组织有上千个,在这个肉弱强食的年代,有钱有人马的黑帮才能在江湖中占有一席之地,才能生存下来。

  这时的香江有“警匪一家”的说法,意味着香江警察与黑帮相互勾结,排除异己,其中最为有名的就是四大探长和黑道四大家族。

  其中,最为出名就是的“新义安”、“十四K”、“义群”、“和胜和”这四大黑道家族。

  其实,香江自割让起,就充斥着各种帮派,成员们的社会活动可以说是公开化的,这点跟解放前沪上的青帮公开化、合法化非常相似。

  与沪上青帮的传承不同,香江帮会主要是来自于“洪门天地会”。

  “洪门天地会”又称“红帮”、“三点会”,是一个世界性的华人组织,成员众多,广泛海内外。

  “洪门”其下设五大分堂:莲花堂、洪顺堂、家后堂、参太堂、八马堂。

  洪顺堂又叫致公堂或者三合会,这个组织在香江地区就有“新义安”、“十四K”、“和胜和”等大型帮会组织。

  就是当初的革命的先行者孙先生,也于1903年在檀香山加入“洪门”致公堂檀香山分坛,任职过“红棍”。

  同时在他的革命生涯里,所成立的兴汉会就是整合了“兴中会”、“三合会”、“哥老会”等力量,其中的“三合会”与“哥老会”都是源自洪门的帮会力量。

  所以说,洪门组织在海外华人世界的影响力非常大,而且势力也非常强大。香江地区的帮会势力在本地区也人数众多,他们简直无孔不入。

  所以说,弯弯那边与这些华人组织帮派组织也有一定的联系。在不方便的情况下,委托这些帮派出手帮忙也是可以理解的。

  就是不确定,在这里蹲点监视郑朝山的是那一个帮派的人。

  由于当前情况不明,郑朝阳与刘之野决定,先行离开,再想个办法混进旅馆,联系到郑朝山。

  “之野,我们没有身份证,怎么光明正大的走进去找人?”郑朝阳皱着眉头道。

  香江早就实行身份证制度了,而且是发展到第二代身份证。

  第二代身份证是在前年6月份开始发放的,当时随着进入香江的人越来越多,港府开始改发第二代身份证。

  这种胶面的身份证有一个外号叫做“夹心身份证”,因为有两片胶片夹着一张有个人资料的纸张。

  一时半会的,想仿造这么一张身份证也不是那么容易的,而且找人做容易留下破绽。

  “嘿嘿!谁说没有身份证,就不能正大光明的进去了?”刘之野莫测高深地说了一句。

  郑朝阳催促他:“哎呀!快说办法,你别卖关子!”

  刘之野对他努努嘴道:“看见那边的阿sir了吗?”

  郑朝阳疑惑地望着马路对过两个穿着绿军装的巡街警察,回应道:“怎么着?”

  请收藏本站:https://www.toulan8.com。偷懒小说网手机版:https://m.toulan8.com

『点此报错』『加入书签』